寶石的內含物你怎麼看



圖、文:杜雨潔 JudyTu

 

 

看一顆寶石好似在看相,左看右看往裡看,還拿著命書(證書)算個它紫微八字兼命重幾兩,接著斷言此石福澤深厚,緬甸紅寶無燒鴿血紅,命主祿存身主天同,化祿入財帛宮,主富貴大吉之命格。

 

在欣賞、觀察寶石的時候,顏色外表通常為優先考量,大部份寶石的種類,在淨度大致不影響整體外觀已屬難能可貴;另外,你應該不會拿著放大鏡對著朋友的鑽石戒指沒事近距離一瞧再瞧,但是多少會對自己擁有的鑽石證書研究這邊有個瑕疵點,那邊有團霧。但或許你也曾經想過,就是鑽石裡的那個點那個像羽毛的內含物,就像生命印記烙在上面不會被置換,進而也是身份證明一有替身就會被識破!

 

看那結晶的寶石原石,顆顆都是大江大海山脈岩礦裡的內含物。而寶石是個微縮世界自成一個天地,晶體裡頭又有存在屬於它自己的內含物,有固體有紋路甚至還有液態物和氣體都被包在各種寶石裡。在市場上,有稱它為內含物、包體或包裹體、瑕疵、缺陷 或是 淨度特徵 等各種用語,英文就是 inclusion。



 

美麗特殊的內含物讓寶石加分

內含物會不會影響了寶石價格?相信這是大家會關注的焦點。那怎麼不問這些內含物會不會讓寶石能有更高的價值呢?一般買賣或鑑賞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拿起寶石用手持十倍放大鏡不斷反覆的看,不外乎就是想要看透寶石的來歷,即使都附上了數張鑑定所的證書,也要查看內容符合與否,表面是否受到損傷,還是寶石玩家心裡有所期待能夠看到更精彩的東西?有時發現會動的內含物,也會發現液體被包覆在寶石裡面,絶對更加興奮。

 

即使各種電子儀器在寶石鑑定的運用越來越普及,我想所有鑑定師拿到寶石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如果看到特別的內含物,就會花許多時間不斷的觀察欣賞和做記錄。如果拿到某些品種的寶石過於乾淨,反而令人頭大了,其一得先要懷疑是合成寶石的可能性,其二是屬於能得知產地的寶石,由於可佐證的內含物過少,那麼得下更多的功夫找線索;其實寶石鑑別光是從高倍數顯微鏡下能夠得到的資訊可以很多,包括寶石的天然或合成、染色與否、優化處理、熱處理、產地來源等等。這聽起來就好像完成大部份的鑑定了嘛,當然不能要求鑑定人員”看一下”就把可能的訊息透露完全,必竟這個看一下得要累積多少的經驗,還有說出口總要承擔些責任,判斷出來的信息都是智慧財產的價值所在,還有隨著各種合成品、處理技術的進步,更多產區的寶石的發現,除了上述的基本工法外,還得依賴不同儀器的驗算。

 

足夠的內含物讓寶石具有現象,細到像綿絮的絲狀物或針狀物相交交叉時,量多聚集在一起呈現星光,絲狀針狀物或空心管平行排列密集,能形成貓眼,日光石以肉眼可見的銅質板狀或赤鐵礦金金亮亮的內含物反射光線,形成灑金現象如黃金般耀眼。例如紅寶石、藍寶石、金綠玉貓眼、碧璽、石英、磷灰石、透輝石等等許多寶石都因內含物才能有美麗的光學現象。還有的是滿滿的內含物,得以成為黑鑽石或是黑色翡翠 (真正的墨翠);有些寶石不用猜,看到某個內含物就像正字標記,橄欖石的荷葉狀物、月光石的蜈蚣狀物、尖晶石的八面體排列狀負晶,翠榴石的馬尾狀物。如果你的翠榴石裡看到叢叢的絲狀物,鑽石裡有鑽石或有橘色紅色綠色的柘榴石,琥珀更是不同的昆蟲被封存千萬年,收藏家之外生物學家更想從昆蟲動物包體抽取古生物的DNA。多種寶石因為特殊的或是美麗的內含物,不會因為淨度有所影響,反而變的更搶手甚至價值倍增。


 

指紋臉部辨識功能


正式鑑定的工作單中,常以手繪形式記下每顆寶石獨一無二的 ”指紋”,這些指紋皆含有重要資訊呈現履歷。近來更投以立體導航電腦斷層掃描儀來分析內含物,例如祖母綠的三相內含物得以清晰呈現360度的晶型表現;進一步來看,一些貴重寶石的內含物更顯珍貴,在產地的關鍵判斷,哪個礦區哪個山脈,內含物可以清楚的證明它的血脈,礦脈裡存在的共生圍石物質,寶石晶體形成時也會同時包容進去,其中簡單分為生長過程中的原生和同生內含物,以及寶石結晶後周圍物質再跑入晶體的次生內含物;藍寶石裡的韭閃石Pargasite專屬克什米爾。像髮絲彎曲的內含物,只出現在坦桑尼亞溫札Winza紅寶裡。金紅石針狀物、剝蝕的方解石晶體、雙晶片內含物指向緬甸莫谷礦區的紅寶;記得某些國際級的證書或是額外訂製的特別套裝證書,除了記載寶石的基本鑑定報告外,還附上各個角度的內含物攝影圖像,包含光學、化學、物理學以及實體的完整紀錄。

 



攝影藝術的另一片天


天地之大美,我們總是想辦法縮在一個畫面盡收眼底。顯微攝影,努力將微細之物不斷放大,五倍十倍至百千倍,我們發現了另一個大千世界;許多自然因素讓寶石囊括了這些像時空膠囊被封存在寶石晶體裡的內含物,從生長環境條件上的變化過程,推測地質的移動演變,寶石的年齡,微量元素的抽離與灌注,寶石出生環境千變萬化的奧妙,都能從內含物的種種透露出大地的種種故事。

 


內含物位在寶石的深處,還有刻面稜角反射的干擾,透過顯微鏡放大後再經由鏡頭取景,難度和實景照像有所不同。十幾年前以底片沖印相片,當時的攝影需要更高的敏感度和技巧,曝光率、快門數、光圈、ISO值、白平衡和焦距,按下快門的剎那總是得等到沖洗相片出來後才知道效果好不好。現代的圖像取得不同以往,數位化之後拍攝成本經濟許多,攝影的藝術和技術在寶石裡有更多發揮,實體顯微鏡、數位光學電子顯微鏡,寶石在顯微鏡裡大作秀,鎂光燈(光纖燈) 下,寶石內含物不僅只是幾個被包附的小晶體,能發覺的是栩栩如生的美景;美國寶石研究院GIA的 ”寶石與寶石學 Gems & Gemology” 期刊,以及英國寶石協會會Gem-A和SSEF瑞士珠寶研究院合作的 ”寶石學期刊The Journal of Gemmology” 有個熱門的微觀世界項目,還有從臉書從instagram裡,幅幅精彩的寶石內含物圖片紛紛上傳曝光。還會定期進行評比,從寶石外表和內在以及寶石刻面的美感來選出佳作,並在刊物上公開發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多方測試的心得中,用高畫質的智慧型手機,如Iphone的鏡頭就直接頂著顯微鏡的接目鏡,居然截取到的內含物能有出乎意料的精彩效果。而現代單眼攝影機的敏銳度所拍攝的影像,在螢幕格放放大後,許多細到不行的內含物清清楚楚,加上偏光鏡也就是濾鏡,可以減低具焦物的反光,令晶體顏色更鮮艷或凸顯主題同時讓層次感更豐富,特別的打光技巧和取景勾勒出內含物鮮明的立體感;近來,許多傑出的寶石內含物影像,以寬景圖做頂級畫布輸出到30號畫作的幅度以上,以油畫作品形式呈現,寶石與內含物相得益彰。